说起钓鱼用的活饵,最常见就是蚯蚓、红虫了,如今商品饵才是钓界主流。但想想20年前钓鱼,在商品饵还没有普及开来的时候,钓鱼人除蚯蚓之外,还有很多神奇的活饵,效果比现在的老鬼,丸世还强。
盘点九种钓鱼活饵,最后一种还挺吓人。
面包虫
面包虫也叫黄粉虫,因蛋白质含量极高,目前已实现人工养殖,用于养鱼、宠物的饲料,也是广东吃虫人的盘中美餐。
面包虫表皮偏硬,气味淡,作钓效果不如蚯蚓。面包虫做钓饵时,如同穿蚯蚓一样,由尾至头穿在弯曲的鱼钩上即可,如果使用炸弹钩,可以将其掺入散饵。
面包虫在垂钓鲶鱼和黄颡鱼时,效果较好。
吊死鬼
吊死鬼”学名尺蠖,属于害虫,危害果树、茶树、桑树、棉花。平常是待在树上,吐丝是它们的自我保护措施——把自己悬在空中,脱离危险。
吊死鬼个体较小,一般用袖钩作钓,采用缠绕挂、尾挂。小杂鱼特别喜欢吃,作钓马口、白条效果非常好。
苍蝇
苍蝇钓鱼的在夏季效果不亚于万能的蚯蚓饵。
天气炎热时,各种蚊虫滋生,水边也是各种昆虫飞来飞去,掉到水里就成了鱼儿的盘中餐,所以苍蝇是非常好的钓饵。
小时候苍蝇做钓饵,通线单钩,刷小白条,效果非常好。
抓好的苍蝇,从头穿过去,翅膀还能扑闪扑闪。丢到水里,白条看见了,立马像离弦之箭一样冲过来,上来就是一口。
为了钓鱼,也练就单手抓苍蝇的绝技,现在恐怕已经要失传了。
蚂蚱
蚂蚱在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,分布广泛,从温带的草地到炎热的沙漠,都有它的踪迹,也是生命力极强的物种。
入秋之后,由于气温逐渐降低,水温渐渐下降,草鱼为了越冬,开始大量的补充各种蛋白质,用蚂蚱钓草鱼,往往有奇效。
小时候钓鱼,用的蚂蚱常是绿油油的那种,在草丛里经常能抓到。
作钓时,也要保持它的活性,因为目标是大个体的草鱼,所以钩子选择伊势尼、千又等钩条较粗,钩柄较长的钩子,竿子用粗一点竹竿,也是通线单钩。
穿钩时,从蚱蜢的腹部穿向尾部,看到草鱼在水边吃草,抛到附近,草鱼立马给一个大口,有种雷强打黑的既视感,非常爽。
蚂蚱弹跳力极强,抓蚂蚱也要费一番功夫
地蚕
地蚕的学名蛴螬,头橙黄色,体乳白色,其身躯常卷曲成马蹄形,挖红薯,挖土豆常常能挖到这种虫子。
白白胖胖的,见光就装死。做钓饵,小鱼吞不进去,在水里可以维持较长时间,等大鲤鱼上钩。
现在也偶尔能找到这种虫子,装钩时,有穿挂、背挂两种。
个体比较大的蛴螬用背挂法,挂钩时,钩尖从蛴螬背节穿过,露出钩尖,这样其体表撕裂的面积小,体液不容易外溢,在水里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。
个体小的蛴螬,可用穿挂法,钩尖顺着蛴螬卷曲的躯体方向慢慢推进,钩藏在其腹部
大青虫
大青虫也是我们常说的豆虫,食量惊人,所以长得绿油油,肥鼓鼓的,粗得有手指大小,小时候菜地里经常能发现。
大青虫体型较大,需要用长钩柄的钩型,如千又、伊势尼。穿钩时采用穿筒法,防止脱落还可以用棉线绑一下。
大青虫皮较厚,可重复使用,钓草鱼效果也是杠杠的。
水蜈蚣
水蜈蚣,又名水虎,为龙虱的幼虫,是一种水生甲虫。顾名思义,肉食性,还比较凶猛,以小鱼小虾为食,也属于害虫类,食量大,还吃鱼卵。
水蜈蚣特点是气味较大,对鲶鱼、黄骨鱼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,作钓效果非常好。
洋辣子
洋辣子也称塘宝,分布地域广泛,几乎遍及全国,有槐树、柳树的地方比较常见。名字好听,但其实有毒,喜欢在野外跑估计没少吃过它苦,那叫一个火辣辣的疼。
洋辣子作钓饵,也是作钓草、鲤为主,但是也别轻易尝试,刺是真的疼。
如果被洋辣子蛰到了,它的毒是酸性的。可以用浓肥皂水涂患处,一般十分钟左右就会减轻。
蛆虫
最后一个蛆虫了,看着确实恶心,但小时候来源最为广泛。
以前都是茅厕,夏天粪坑里都是蛆虫,密密麻麻一大堆。捞起来,用水冲洗,然后用草灰拌。现在也要钓鱼人养蛆做钓饵,需要控制好时间。
挂钩时,大个体的采用尾挂法,个体小的采用堆挂法。
蛆虫几乎什么鱼都能上,类似于万能饵——蚯蚓,有时候作钓鲤、鲫效果比蚯蚓更胜一筹。
除以上几种虫子外,小时候钓鱼,只要是虫子,都尝试拿来做钓饵,蜘蛛、蟋蟀、蛾子等等。抓虫子,也有一番乐趣。
如今,时过境迁,少有野点可钓,虫子也少见了,但钓鱼已为终生爱好。
细数一下你曾经尝试用过什么奇怪的饵,效果如何呢?